“我讲述自己经历的声音是从哪儿来的?我最初以为这声音是由于封禁带来的,最近翻看博客时代的痕迹,才明白这声音其实是花了很长时间打磨出来的。虽然之前没有发表很多文章,但我从未停止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生活。写日常,很容易被人说是“矫情”、“过于敏感”和“自我感觉良好”,可正是日常的小事组成了生活。不论做着与当下距离多么遥远的时代的研究,人依然需要生活。正如日本杂志《生活手帖》主编的花森安治所说的那样:保卫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反战。比起麻木、迟钝,我宁愿“矫情”、“敏感”。感受力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写个人经历仍有意义。”
《那个苹果也很好:在巴黎学会自由》| 栾颖新
新年的前7天都在赶期末的小组作业,虽然并没有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上面,但还是完全不想出门,即使我前5天都不怎么焦虑。我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一向是交给死线前的我来努力就行,在此之前的我都不用操心。
结局就是7号通了个宵。
流水账
1月1号白天,在醒酒、吃排骨饭、煎土豆。
跨年夜喝了半瓶香槟,起来人晕晕的。没有出门看新年游行,光在房间无所事事,甚至晚上还在刷小红书杀时间,截图有意思的东西到处分享。
1月2号醒来外面下雨了。没有开暖气睡觉导致有些着凉鼻塞,立刻冲了一杯我买的时候以为是饮料结果是药业公司产的马蹄竹蔗茅根,喝了热饮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刷到了好多游戏的新年贺图。
白天吃了彩椒五花肉,半夜饿得又煎土豆蘸辣椒面。最近一到半夜就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天。
1月3号,久违地煮了顿米饭烧了两个菜。用过番茄罐头感觉就回不去买新鲜番茄了,而且英国的番茄味道实在是淡。
把我啃过一口的圣诞巧克力做成“脑子空空”的表情包往各个同学群分发。十分符合期末人的精神状态。
1月4号有一场开卷考试,吃饭开始速食主义,把冷冻的各种东西倒进锅里一起加热然后盖到燕麦上……开卷考试不难,但让我很迷茫这都能学到些什么。
1月5号,吃完排骨意面又煎了一些土豆片,和要赶飞机的印度室友分享,一起尝试了云南辣椒面和印度辣油佐土豆,我对辣度的要求打败了她。
公寓终于只剩我一个人,我免费了!即使室友留下了锅里的迷之印度米糊就匆匆走掉。
1月6号,起床开始看对面公园里的狗狗玩球,然后做作业一天。1月7号也是如此,吃的更加离谱,每顿都是饺子加一锅冷冻食品,然后不要命地通宵到了第二天早上7点。
1月8号,7点睡到11点就醒过来。听说外面下雪了,起来录了个视频吃了个敷衍午饭又躺下想再睡会。身体明明感觉很疲惫,但脑子很亢奋怎么也睡不着,于是赶在天黑前爬起来出去看了看雪。气温没有到零下,雪落地就变成水,路上很多提着东西裹成一团躲雪回家的人行色匆匆,好像只有我在轻快地呼吸新年的第一口冷空气。傍晚回来炖上猪蹄,缩进被子里终于睡着了,这下又睡了4个小时,醒来后开始找电影看,最后选了今敏的千年女优。
碎碎念
我发现自己虽然对房间乱绝对无法忍受,却意外地能无视掉很多电子垃圾信息。对APP的消息红点视若无睹、看不到网页边上的广告、不是别人提醒我根本不知道被鸡贼地安排在网页正中的百度热搜这种东西。(这就是邮箱被塞爆的原因吗)
尽管有些难以解释逻辑关联,但我利用这个特性尝试了戒断小红书。小红书这类按相关不停推荐的应用实在是太杀时间了,往往不小心打开就看上一两小时,强迫式地接受一堆信息。明明知道这点,可一拿起手机又会不自觉地点进去。于是,我把它丢到了几乎不划过去的一屏,几天过去了,我再也没有不自觉地打开它过。
不刷小红书的日子感觉自己的浮躁少了很多。想要在剩下的假期里通过多阅读长文章多看电影和多玩游戏来增加输入,通过写博文整理脑海里杂乱的思维进行输出。
通过小组作业观察到了有很多不同行为模式的人类。有计划的没计划的,愿意做很多事但方式不讨好的,做得少但意见多的……我们组属于都有点拖延但最后关头还是都愿意做事的,整体体验还不错,只是拖到最后一刻对身体太坏了。回忆起很多细节发现自己挺有一套自己的功利的。可能因为内心已经认定这两门课学不到什么,比起作业拿高分,我更在意的是自己在小组里的表现是否被其他人认可。
想到课程就偶尔会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但完全偏向设计的专业我的背景并够不上,更何况连这一次会真的出国留学也是未知的,这么想也就不苛责自己了。It’s my own learning journey. 我经常在心里对自己这么说。我的旅程只需要我自己来定义,不必在意是否跟其他人获得了一样的什么东西。
忙完作业之后把厨房很彻底地打扫了一遍,想到能独享干净的厨房两周就一阵暗爽,当然也有把室友留下的剩饭打扫掉。还好我在打扫之前拍了照,毕竟后来告诉她我给收拾了的时候她说不记得自己有剩东西……看到照片才说她明明拜托了那天一起吃饭的朋友打扫的。很难评价。
想到她这位“朋友”更难评价。他是住同层的一个印度男,更早之前我隐约知道两人在date,但更多详情并不清楚。直到12月有一天晚上室友来敲门找我聊天,她倾诉了这个男生有女友却不告诉她、这几天女友来了就和她断联。我们聊过之后得出这就是个渣男,应该和他吵一架然后说拜拜的结论。而且我又犯了交浅言深的毛病,把自己的事也说了一些出去。结果没过几天我在她ins快拍又看到两人重修旧好了,或许两人真解开了一些什么误会,但我的安慰还是显得如此愚蠢。而且在之前的接触中我就不是很喜欢那个男的。
想起我和她之前聊过的许多内容。她觉得自己30岁前必须结婚,她会在我说跟朋友出门的时候八卦是不是男的,她会说我该多去party去date,她说感觉在这里交不到真朋友但好想要一个人爱她。可我想,即使我没有伴侣,我也不会如此渴望非要有一个人陪伴不可,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太多要操心的事情了,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或许是她还没到操心这些事情的年纪吧。